青春期 《生物学》第一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分析
一、教学内容分析
本节为(人教版)七年级下册《生物学》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。
本节以一张女孩照镜子检查自己身上青春痘的照片为契入点,以青春期男女生身体跟心理上的差异特征为线索,主要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征,与第1章第2节“人的生殖”联系紧密。本节内容修改丰富:资料预测(图表分析)、漫画、网页,旁栏小资料等,尽可能多的、直观的、易于让其敞开心扉的形式,了解青春期,希望学生能够恰当对待青春期所出现的差异,健康地度过青春期。
二、教学目标
根据新课标,教学大纲及教师的实际状况,我建立了下面教学目标:
(一)知识方面
1.知道青春期的特征。
2.能恰当表述青春期的生理、心理变化。
3.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。
(二)能力方面
通过活动,锻炼观察、思考、分析、语言表达等能力。
(三)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方面
1.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。
2.关注自己跟朋友的心灵变化,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。
三、教学重点和难点
(一)教学重点:
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身体差异跟心理变化的特征。
(二)教学难点:
认同要健康地度过青春期。
四、教学设计模式
青春期青春期,对于初一的小孩来说,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的是青春期的一些身体、心理变化尚未悄悄的在自己身上出现了;陌生是因为他们将要进入青春期,这些变化是它们始料不及的,因而会有众多的不适应。这也就容易发生许多冲突的心理。然而,他们大多是心里想知道大都既不情愿开口说出来的。所以,教师在课前做一次问卷调查,以便知道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生理跟心理状况,以及他们所造成的困惑。关于青春期应该出现的差异部分,主要由教师自己画画了解;课堂上主要是:
1.播放相关视频、利用课本上的资料预测,加强青春期的理论常识,使其可说出青春期的生理、心理变化。
2.学生借助相关案例,视频的剖析、交流,得出如何恰当对待青春期。
3.有针对性地解决疑惑。
五、教学准备
教师:1.课前问卷调查,了解实际状况。
2.查阅有关青春期学生心理差异特征的资料。
3.制作课件、青春期身体变化视频、青春期心理变化案例、视频
学生:预习,查阅有关青春期资料。
课时安排:1课时。
六、教学过程
教学内容
教师行为
学生活动
导入新课
上课前你们进学校的之后播
放《青春纪念册》的MV。听着这首歌,再看到MV中可米小子中五个大男孩游戏、劳
动、学跆拳道的场景,大家充分感受
到青春的魅力,产生共鸣,轻松的开启课堂。
展示一个
动态照片,这个截图幽默诙谐又充分展现了人身体的变化。让学生说说看,提出人生更关键的时期是“青春期”。想不想了解青春期呢?
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探究兴趣.
新课
青春期的身体变化
合作
探究
你认为自己处于青春期了吗?判断的根据是哪个?
学生先独立探讨、再组内交流,最后产生小组的观点、展示。
指导学生完成P14的资料分析。
分析图表资料、总结完成相关的探讨题。
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,分析自己学校老师的实际状况。(播放视频)引导学生对青春期身体所需要出现的差异及卫生知识做全面的了解
实例分析、观看视频、及时交流问题。
总结青春期身体的变化
青春期的心理变化
播放视频:青春期的心理变化。
出示案例:
2007年12月18日,《江南都市报》刊载了一条消息,令人触目惊心。南昌站南路一名年仅10岁的初中男生从7楼坠楼身亡,急送医院后宣告不治。记者从现场民众口中了解到,女孩跳下后被空中障碍物挡了一下,落地后神志还清醒,当有人问女儿为何自杀,她大声说是因为与男友的情感问题而不想活了。警方从孩子遗留的日记中,证实了现场民众的话属实,这名高中五年级男生,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,在父母跟大学的压力下,选择了轻生
学生探讨、讨论、交流,形成小组的看法,展示
观察图片,说说自己的见解
归纳总结
总结青春期身体、心理的变化。习题巩固